用友软件知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,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企业生存—毕竟一顿操作不当,可能就要面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税和罚款。
而从 2025 年 10 月开始,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的 “职工薪酬” 栏次迎来重大调整,这个变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大。
1
重大调整,究竟调整了个啥?
过去填报企业所得税预缴表时,“职工薪酬” 只需要填一个总数,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图省事,直接按 “计提数” 或 “实发数” 随便填一个,只要差不太多就没人管。但从 10 月起,这个 “模糊操作” 的空间彻底没了。
新报表把 “职工薪酬” 拆成了两个独立栏次,要求分开填、填准确:
1、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:看 “应付职工薪酬” 一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,也就是你账上 “计提” 了多少职工薪酬。
2、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:看 “应付职工薪酬 ” 的借方发生额,也就是你实际“支付”给员工的职工薪酬。
对小微企业来说,这个变化的核心影响是:税务局能直接看到你 “欠员工的工资” 和 “实际发的工资” 之间的差异,以前藏在 “总数” 里的问题,现在全暴露在明面上了。
2
三大直接影响,小微企业最容易踩坑
很多小微企业觉得 “我公司人少、工资总额低,税务局不会盯着”,但这次报表调整后,税务局通过 “两个数”的比对,能精准锁定异常企业 —— 尤其是以下 3 个风险点,小微企业几乎一踩一个准。
1、个税申报数据比对:发的工资和报的个税对不上,立刻预警
新报表里的 “实际支付工资”,会直接和个税申报系统里的 “工资薪金所得总额” 比对。理论上这两个数应该基本一致,但很多小微企业会犯这些错:比如实际发了10 万工资(现金发了3万,银行转了7万),但个税只报了7万(想着现金部分能省点税);再比如个税报了8万(按计提数报的),实际只发了6万(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)。只要这两个数差异超过5%,系统就会自动预警。
2. 成本费用比对:想靠 “虚提工资” 降利润?现在行不通了
很多小微企业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,会故意多计提工资:比如实际只需要提5万,偏提8万,想着 “先把成本做高,以后再调整”。以前税务局在预缴阶段很难查出来,但现在有了 “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” 这个数,情况完全变了。
税务局会用 “总成本费用 - 已计入成本的职工薪酬”,算出 “除工资外的其他成本费用”,再和你取得的发票数据比对。比如你报的总成本15万,其中工资计提8万,那么其他成本就是7万 —— 如果你的发票只有4万,剩下的3万没发票,就会被怀疑 “虚增成本”,要求纳税调增,补交企业所得税。
3. 稽查更精准:这4个小问题,会被税务局重点盯上
除了系统自动比对,税务局还会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,从4个方向查工资:
现金发薪比例高不高:小微企业常用现金发工资,但如果现金发薪占比超过 50%,又没提供员工签字的工资表,会被怀疑 “虚列工资”;
离职员工还在发薪吗:很多小微企业员工流动大,财务忘了删除离职员工信息,导致 “已离职但仍报个税”,这会被直接认定为虚增成本;
工资和社保基数对不对:比如实际发1万工资,却按5000的最低基数交社保,这种 “高薪低报” 行为,现在会被社保和税务系统联动预警;
计提工资长期挂账吗:如果 “计提数” 比 “实发数” 多3万以上,且挂账超过3个月,税务局会追问 “为什么欠员工工资不发”,怀疑你用 “计提” 虚增成本。
3
小微企业该怎么应对?
其实应对新规并不复杂,小微企业只要做好3步自查,就能远离风险:
首先,核对 “三个数”,确保一致:先查 “实际支付工资”(应付职工薪酬借方)和 “个税申报总额” 是否一致,差太多的话,赶紧补报或调整;再查 “计提工资”(应付职工薪酬贷方)和 “实际支付工资” 的差异,超过10%的话,要么赶紧发掉欠薪,要么在报表附注里写清楚原因(比如年底奖金提前计提);最后查 “工资表人数” 和 “社保参保人数” 是否匹配,避免出现 “报了工资却没交社保” 的情况。
其次,改掉这些 做账报税的“坏习惯”,别再用 “现金发薪避税”,尽量用银行转账,保留转账记录;别再 “拆分工资”,比如把一个员工1万的工资拆给两个 “影子员工”,现在大数据能直接识别;别再 “挂账不发薪”,如果资金紧张,少计提一点工资,也别先计提了不发,避免长期挂账。
最后,保存好 “证据链”。不管是工资表、银行转账记录,还是员工签字的考勤表,都要保存至少5年。一旦税务局查过来,能拿出这些证据,就算有小差异,也能解释清楚,避免被罚款。
畅捷通好会计是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智能云财税应用,随时随地帮助小微企业管理现金银行、发票、往来、报税、经营分析等,高效、智能的提升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,帮助企业加速财务数智化转型。
畅捷通好会计帮助广大小微企业从数电票的采集、解析、查重、报销、入账、归档等环节出发,打通业务、财务、税务和电子档案各链条,冲破数据孤岛桎梏,实现业财税的流转与数据交互和连接,推动企业票档管理全流程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和无纸化。
很多小微企业觉得 “我规模小,税务局不会注意我”,但现在是 “大数据治税”—— 系统不管你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,只要数据异常就会预警。这次报表调整,本质是让小微企业的薪酬核算更规范,看似严了,实则是帮企业避免 “小错积成大问题”。